動漫電驢下載基地

cartoon.ed2k.online

 動漫電驢下載基地 >> 電視動畫 >> 《萌菌物語》(moyashimon)[KPDM字幕組][完結][HDTV][RMVB],電視動畫、資源下載

《萌菌物語》(moyashimon)[KPDM字幕組][完結][HDTV][RMVB],電視動畫、資源下載

動漫類型:電視動畫

文件大小:101.9 MB

語言類型:繁體中文

更新時間:2017/7/12

資源發布:動漫電驢下載基地

《萌菌物語》(moyashimon)[KPDM字幕組][完結][HDTV][RMVB],電視動畫、資源下載 簡介: 簡介: 【片名】 萌菌物語 / moyashimon 【字幕】 KPDM字幕組 【格式】 RMVB 【內容介紹】 澤木是種麴店的繼承人,和釀酒屋繼承人——青梅竹馬的螢一起上京進入東京農業大學念書,原本看來平凡無奇的設定,卻因主角的特異功能在學校展開了意外騷動。因為,他竟然可以看見... 【STAFF】 片源 xxxwind 翻譯 小妖 校對 fzdxfg 時間 Dying 特效 f

"《萌菌物語》(moyashimon)[KPDM字幕組][完結][HDTV][RMVB],電視動畫、資源下載"Anime介紹:
簡介:
IPB Image

【片名】 萌菌物語 / moyashimon
【字幕】 KPDM字幕組
【格式】 RMVB
【內容介紹】
澤木是種麴店的繼承人,和釀酒屋繼承人——青梅竹馬的螢一起上京進入東京農業大學念書,原本看來平凡無奇的設定,卻因主角的特異功能在學校展開了意外騷動。因為,他竟然可以看見...
【STAFF】
片源
xxxwind
翻譯 小妖
校對 fzdxfg
時間 Dying
特效 fcskrewft
壓制starfox
【CAST】
沢木惣右衛門直保 -- 阪口大助
結城蛍 -- 斎賀みつき
長谷川遙 -- 大原さやか
及川葉月 -- 神田朱未
武籐葵 -- 能登麻美子
美裡薫 -- 小西克幸
【菌知識】
~這裡是比豆知識還豆的菌知識講座~
~不認真聽講 釀了你哦~
一,細菌·菌·Virus Vol.1
A. アセチ (Acetobacter aceti) 醋化醋桿菌
  醋酸菌。可以用於啤酒和日本清酒的釀制,即所謂的醋酸發酵。
  醋桿菌屬;Acetobacter:一屬能氧化乙醇為乙酸並進一步為二氧化碳的、專性好氧的革蘭氏陰性桿菌。細胞大小為(0.6~0.8) μm×(1.4~4.0) μm。卵圓狀或桿狀。不運動或有周生或側生鞭毛運動。過氧化氫酶陽性。乙醇和乳酸是最佳碳源。在葡萄糖-酵母膏-CaCO3(GrC)瓊脂上生長良好,可形成灰白色圓形菌落。分布在啤酒、果酒和花果上。會引起各種低醇酒變質。可用於釀造食醋。G+C mol%值為51-65。模式種是醋化醋桿菌(A.aceti)。
A.キシリナム (Acetobacter xylinum) 木醋醋化醋桿菌
  醋酸菌。椰果酸奶就是用它做成的。
A.アルテルナータ (Alternaria alternata) 煙草赤星病菌
  煙草病菌,或稱鏈格孢菌。存在范圍廣。作品中的樣子為三個淚滴狀頭部連在一起。
  
-今期制作搞到很累,只能翻到這裡了,更多內容下期再續……多謝支持,有錯請指出。我不是理科生囧。-
A. オリゼー (Aspergillus oryzae) 米曲霉
  曲(麯)霉屬菌的一種,Aspergillus oryzae (Ahl.) Cohn。總是站在主人公的肩頭,是菌們中的主角。
  米曲霉是一類產復合酶的菌株,除產蛋白酶外,還可產澱粉酶、糖化酶、纖維素酶、植酸酶等。在澱粉酶的作用下,將原料中的直鏈、支鏈澱粉降解為糊精及各種低分子糖類,如麥芽糖、葡萄糖等;在蛋白酶的作用下,將不易消化的大分子蛋白質降解為蛋白胨、多肽及各種氨基酸,而且可以使輔料中粗纖維、植酸等難吸收的物質降解,提高營養價值、保健功效和消化率,廣泛應用於食品、飼料、生產曲酸、釀酒等發酵工業,並已被安全地應用了1000多年。米曲霉是理想的生產大腸桿菌不能表達的真核生物活性蛋白的載體。米曲霉基因組所包含的信息可以用來尋找最適合米曲霉發酵的條件,這將有助於提高食品釀造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。米曲霉基因組的破譯,也為研究由曲霉屬真菌引起的曲霉病提供了線索。
  中文綱名 半知菌綱 拉丁目名 Sphaeropsidales 中文目名 殼霉目 拉丁科名 Discellaceae 中文科名 杯霉科 拉丁名 Aspergillus oryzae 中文名 米曲霉 定名人 (Ahlb.) Cohn 參考文獻 Discellaceae
S. Streptococcus lactis 乳酸乳球菌
  乳球菌屬拉丁學名(Lactococcus Schleifer et al.,1984) 細胞呈球形或卵圓形,0.5~1.2μ m×0.5~1.5μm,在液體培養基中成對和短鏈。不生芽孢,革蘭氏陽性。不運動,無莢膜。兼性厭氧。化能異養,發酵代謝,以一些碳水化合物發酵產酸,以L(+)-乳酸為主,不產氣。營養要求復雜,接觸酶陰性,氧化酶陰性。最適溫度30℃,能在10℃生長,不生長在45℃、0.5% NaCl,通常為Lancefield血清群N。發現於乳制品和植物產品。
L. Lactobacillus yogurti 乳桿菌
L.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. bulgaricus 德氏乳桿菌保加利亞亞種
L.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植物乳桿菌
  乳桿菌屬拉丁學名(Lactobacillus Beijerinck,1901) 細胞桿狀、通常規則,0.5~1.2μ m×1.0~10.0μm。通常長桿狀,但有時幾乎是球狀,通常成短鏈。革蘭氏陽性,不生孢。細胞罕見以周生鞭毛運動。兼性厭氧,有時微好氧,在有氧時生長差,降低氧壓時生長較好;有的菌在剛分離時為厭氧菌。通常5%CO2促進生長。在營養瓊脂上的菌落凸起、全緣和無色,直徑 2~5mm。化能異養菌,需要營養豐富的培養基;發酵分解糖代謝,終產物中50%以上是乳酸。不還原硝酸鹽,不液化明膠,接觸酶和氧化酶皆陰性。主要的C18∶1的直鏈脂肪酸是順-異油酸。最適生長溫度30~40℃。廣泛分布於環境,特別是動物、蔬菜和食品;它們通常棲息於鳥和脊椎動物的消化道,以及哺乳動物的尿道。罕見致病。相似屬的鑒別見表8-18。 DNA的G+C mol%是32~53。
T. Tricophyton rubrum 紅色毛癬菌
  紅色毛癬菌是毛癬菌屬下的一個種。紅色毛癬菌是一種人源的皮癬菌,引起常見的皮膚淺部真菌病,如手癬、足癬、頭癬等。紅色毛癬菌是引致東南亞地區及澳洲北部的原住民體癬的真菌,且隨著越戰的發展,由返回國家的軍人及難民被帶至世界各地。現時世界各地大部份皮癬的病源多是由紅色毛癬菌引致的。
  域:真核域(Eukaryota) 界:真菌界(Fungi) 門:子囊菌門(Ascomycota) 亞門:盤菌亞門(Pezizomycotina) 綱:(Eurotiomycetes) 目:散囊菌目(Onygenales) 科:裸囊菌科(Arthrodermataceae) 屬:毛癬菌屬‎(Trichophyton) 種:紅色毛癬菌(T. rubrum)
P.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產黃青霉
  中文綱名 半知菌綱 拉丁目名 Sphaeropsidales 中文目名 殼霉目 拉丁科名 Discellaceae 中文科名 杯霉科 拉丁名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中文名 產黃青霉 定名人 Thom 參考文獻 Discellaceae
二,關於麴
[麴](也可寫作“曲”)
  當我們要以谷類來發酵釀酒時,酵母不能直接利用澱粉轉化成酒精,所以澱粉需要經過分解、糖化的過程後才能為酵母利用而發酵產生酒精。以中國和日本為主的東亞釀酒谷類酒,就是利用麴來培養微菌的酵素,以達成將澱粉分解成葡萄糖的目的。自然界的微生物有十萬種以上,它們幾乎無處不在,其中有的對釀酒是有用的,可以使澱粉糖化或分解糖類使其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,有的卻能使澱粉酸化或使澱粉中的蛋白質腐敗發臭。
[種麴]
  日本大約在鐮倉時代(13世紀)初期開始使用種麴,之後由於需求量大,甚至出現專門賣種麴的商家,稱為[種麴屋]。在京都很早就有幕府認可的種麴屋在經營麴的買賣,還被課征高額的稅金。另一方面,麴容易到手的話,自然會有私自釀酒的情況,因此從鐮倉幕府起為確保酒稅的收入,設立了[麴座]的制度,必須是得到幕府指定授權的商家才可以從事麴的制造販賣,成為麴座的商家壟斷了麴的買賣,而且不只是酒麴,醬油、味噌、甘酒等等用的麴也一手包辦。因此後來引發了文安元年(1444年)釀酒業者的抗爭事件,之後釀酒業者才得以自行制造麴。
-更多更詳細的麴知識下期再續-
三、其他
[エスケン(S-KEN)]
標准S-KEN的基本規則如下:
隊伍分為兩組,在自己的陣地躺下都行,但在陣地以外(S以外的地方)裡必須單腳跳,兩足著地就成為[死人],在敵人的陣地裡可以兩足著地,但是腳以外的部位被碰到就成為[死人],不管從自己的陣地還是地方的陣地被擠出都成為[死人],安全地帶兩腳可以著地,將敵方的寶物奪到放在自己陣地放寶物的位置就算勝利。
更詳細的內容可參考:
http://homepage1.nifty.com/usshie/esuken.htm
http://kinchu.asablo.jp/blog/2006/10/15/561654
[鯉魚旗(鯉幟/こいのぼり)]
鯉魚旗一般有幾層:[五色吹流し]五色燕尾旗代表鯉魚成龍的樣子,[真鯉]黑色鯉魚旗代表父親、[緋鯉]紅色鯉魚旗代表母親,[子どもの鯉]青色鯉魚旗代表孩子。
[味噌]
最早發源於中國或泰國西部,它與豆類通過霉菌繁殖而制得的豆板醬、黃豆醬、豆豉等很相似。用來制造味噌的原料有大豆、米、小麥等。其制作方法是將這些原料蒸熟後,再通過霉菌、酵母菌發酵而成。
翻譯整理: dying
鳴謝:小妖 xxxwind RocketBike
參考資料:
微生物學(第二版) 高等教育出版社
http://ja.wikipedia.org/wiki/%E3 ... 7%E3%82%82%E3%82%93
http://leeader.brinkster.net/drink/sakekouji.htm
http://biology.aweb.com.cn/news/2007/9/17/9434453.shtml
http://www.hoodong.com/wiki
http://www.chemyq.com
  1. 上一頁:
  2. 下一頁:
最熱分享
熱門下載